机关团总支
青年岗位能手|科学研究部陈健:守正创新,奋楫笃行
发布时间:2024-04-28  浏览次数:  

陈健,中共党员,工学博士,2017年7月起入职北京大学科学研究部,现任科学研究部党支部副书记、基地建设办公室副主任,主要负责全校理工科科技创新基地的组织、协调和管理。其间,因工作需要,被分别委派至财政部、国家科学技术部、国务院办公厅开展借调工作。通过在多个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借调,进一步加深了对科技政策的理解和把控,为学校科技政策的调整和条件保障服务提供了重要支撑。

陈健

服务有组织科研,助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

习近平总书记提出,“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,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、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、市场导向的应用性基础研究”。科技创新基地(以下简称“基地”)建设是国家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,是高校跻身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桥梁纽带。“机遇与挑战并存”,是陈健接触基地工作后最直观的感受。近年来,全国科技创新基地都在开展深化改革。一方面,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使现有基地面临挑战,另一方面,使命调整和体制创新又为新基地提供了土壤。如何“在危机中育新机,于变局中开新局”,成为了基地工作的主旋律。

筑台崛堑稳江山——强化服务和管理。为应对改革挑战,陈健参与了全校理工科科研基地的大摸底,结合主持的“北大研究”课题,建立“科研基地数据框架模型”。通过走访调研、填写问卷、查阅年报等方式收集校内和国内外优秀基地的各项数据情况,再经梳理、分析、对比形成模型。将基地数据代入模型,可以直观找出优劣势,为应对后续的评估和改革提供重要支撑。利用该数据模型,北京大学在2018—2020年的评估工作中取得了优异成绩,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、计算语言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11个基地的评估中,7个获得了优秀(全国平均优秀率<20%)。同时,基于北大各基地的共性问题,以模型数据为支撑,制定了《关于加强北京大学理工科重点科研创新基地建设的若干措施》(校发〔2019〕137号),通过强化重点科研创新基地人、财、物的资源保障,引导其在重大科技创新、高水平团队建设、多学科交叉融合等方面实现突破创新。

在理工科科研财务助理集中培训中主讲“理工科民口科研基地建设管理”

乘风破浪拓江山——加强孕育和孵化。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(以下简称“重组”)是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,习近平总书记在8次重要讲话中提及并多次作出部署。因此,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高校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撑。为更好地对接基地改革政策,陈健在2020年疫情最严重时被委派到科技部借调。在科技部的借调和学习经历,使他对重组政策有着更深刻的理解,帮助学校提前部署谋划,形成《北京大学重点科技创新基地实体化建设实施方案》等系列落实政策,并针对国重制定“一室一策”,使北大国重站在重组改革的最前沿。他还积极协助北大多个优势团队参与重组,在为国家科技创新建言献策的同时,发出北大之声。“十年磨一剑,砺得梅花香”,酝酿了4年的重组于2022年正式启动,北京大学厚积薄发,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。北京大学牵头和参与的10个国重通过重组,通过率100%;其中,北京大学牵头新建4个国重,数量位列全国第一。在新建中,“微纳电子器件与集成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”成为全国首批20个标杆实验室(500多个选20),也是标杆中唯二的新建实验室。

分享重组经验

立足科技创新,搭建学校与政府机关沟通桥梁

“入职6年余,借调占八成”,陈健曾在3个国家政府机关的5个内设机构参与过借调,长期身兼多职,每一段经历都让他获益良多。“我喜欢被需要的感觉,就像螺丝钉虽小,但是作用不可估量”,借调期间,一方面是服务国家,参与了中央财政科技计划改革、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等多项重大科技改革,以及多类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的规划和组建,圆满完成任务。另一方面是服务学校,借调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学校的业务工作。其间,他通过政策和信息的对接,为学校拓宽了基地、项目、奖励等科技资源的渠道,协助搭建了主管部门与学校的沟通桥梁,推动了北大成果在主管部门的宣传。同时,通过掌握最新的政策和要求,为学校“十五五”科研工作布局等提供建议和支撑。此外,陈健还利用借调的优势,多次组织北京大学与科技部、财政部的联学活动,以党建促共建,以共建促合作,以合作促发展。

科技部机关党委、基础司与北京大学科研部联学联建活动合影

精意覃思,在工作中举一反三

陈健还善于结合工作实际开展科研管理研究,作为负责人主持了包括“北大研究”“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桐山基金项目”在内的3项课题,参与了国自然基金委应急管理项目、科技活动项目,科技部战略研究课题等多个国家级项目的研究,并发表了多篇期刊论文。

调研东京大学Kavli IPMU基地

陈健表示,他很幸运能成为北京大学科研部的一份子,能有机会为北大甚至国家的科技创新发展尽绵薄之力,荣幸之余也受益匪浅。见证着国家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地寻求创新,让他更坚定地为科技创新事业贡献力量。

2024/04/28 信息来源: 校团委

编辑:麦洛 | 责编:安宁


上一条:青年文明号|保卫部新校区办公室:坚守与见证——新燕园里的校园安保人

下一条:青年文明号|国际合作部交流项目办公室:勇毅笃行,永葆初心本色